当前,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突破4500亿元,汇聚全国近三分之一高端人才,正全力打造国际AI创新高地。香港作为国际创新枢纽,凭借其科研实力与开放环境,正积极推动智能经济转型。在人工智能领域,沪港合作前景广阔。
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“AI大时代的湾区枢纽:香港的智能经济新愿景”论坛上,上海、香港两地业界同仁、学界专家坐到一起,共同探讨沪港两地在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上的互补优势,为双城合作注入新动能。
“对接全球资本、全球人才、全球市场,香港都能提供帮助。”香港贸发局中国内地总代表钟永喜表示,香港金融产业优势明显,人工智能企业不仅可以来港上市融资,更可对接资本背后的人脉网络和国际资源。其次,香港拥有五所世界百强大学,配合政府出台的人才政策,香港集聚了全球许多顶尖科学家和科研人才,可以助力人工智能企业技术攻坚。“并且,香港连接全球市场,可以助力人工智能企业把内地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加速国际化,把内地版的方案带到香港,变成香港版,再发展成国际版。”
今年,香港把人工智能提升至关键产业。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,香港贸发局与香港数码港、香港科技园共同组织18家香港企业参展并举办论坛,带领港商了解国内国际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最新发展,同时也分享香港在这一领域的经验和做法,推动更多香港企业寻求合作机遇。
香港贸发局与香港数码港、香港科技园共同组织18家香港企业参展。
“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,必然需要实现技术出海,而香港可以作为出海的‘支点’。”亿都国际主席兼算丰资讯主席方仁德表示,香港是国际金融枢纽,更是国产算力出海的“中转站”。加强沪港合作,有利于加速中国人工智能事业的发展,促进内地与香港两地企业互惠共赢。他建议,沪港两地应探索建立算力合作通道。“以上海、香港双枢纽为轴心,构建国产算力供给网络,推动算力与AI应用出海验证。”
当前,上海企业正借力香港枢纽优势实现出海。日前,上海科技企业西井科技与香港国际机场达成合作,由西井科技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牵引车Q-Tractor将在香港国际机场正式落地运营。西井控股(香港)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孙作雷表示,西井科技依托香港总部实现全球化布局,并推广至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。“香港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方面具备优势,首先香港是人才的聚集地,其次香港有区域优势,能够为企业提供海外拓展的机遇”。
“AI大时代的湾区枢纽:香港的智能经济新愿景”论坛现场。
从上海起家的政务云服务商浪潮云,当前正转向人工智能领域发展。“在企业出海过程中,我们选择香港作为‘跳板’。”香港浪潮云总经理刘辉表示,香港对内地企业而言,既是“避风港”,又是“桥头堡”。香港为企业提供了人才、金融和法律等方面保障,“因此,我们依托香港数码港,全力向海外发展,也让联盟企业入驻数码港,依托香港走向国际”。
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、市经信委主任张英表示,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超过4500亿元,人工智能人才规模近30万人、约占全国三分之一。建议两地进一步强化创新协同,加强智算集群、高质量语料等一体化的布局,壮大开源社区的力量,加快两地创新成果转化。上海今年布局了“模塑申城”工程,打造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示范项目,欢迎香港企业发挥各自优势,促进各种场景对标、标准互认、成果共享。同时,期待深化两地人才交流,发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平台作用,促进两地年轻人聚焦前沿话题,开展观点交锋、合作交流。
益通网配资-专业实盘策略服务-合法的配资公司-上海股票配资招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